肠癌类器官的培养方法主要包括以下步骤,这些步骤基于使用基质胶法的类器官培养流程,并结合了肠癌组织的特性:
一、准备工作
仪器设备:准备CO2培养箱、双人单面超净台、倒置显微镜、台式冷冻离心机、水浴锅或水浴摇床、医用冰箱、-80℃冰箱、移液器、眼科剪、眼科镊等。
试剂与材料:获取人肠癌类器官培养基试剂盒、基质胶(低因子、无酚红)、细胞培养皿、滤筛、离心管、EP管、细胞培养板、金属冰盒等。
二、组织处理与消化
组织取样:从医院或实验室取回肠癌组织样本,放入含有预冷组织保存液的取样瓶中,并登记组织信息。
组织清洗与剪碎:在培养皿中用原代培养缓冲液清洗组织三次,然后剪碎成大约1-3mm³的组织块。
组织消化:将剪碎的组织转移至离心管中,加入适量的肠癌原代组织消化液,在37℃条件下进行消化。消化过程中需随时观察,当镜下观察到较多的细胞团时,加入原代培养缓冲液终止消化。
三、细胞过滤与离心
细胞过滤:使用滤筛将消化后的组织悬液进行过滤,以去除未消化的组织碎片。
细胞离心:将过滤后的细胞悬液进行离心,富集细胞沉淀。
四、基质胶混合与点板
基质胶准备:将基质胶用金属冰盒盛放在4℃冰箱过夜融化,枪头、离心管等也需要提前预冷。
细胞与基质胶混合:将细胞沉淀与基质胶按一定比例混合均匀,注意避免产生气泡。
点板:将混合液点至细胞培养板(如24孔板)的底部中央位置,然后放入37℃培养箱中凝固。
五、类器官培养与传代
类器官培养:待基质胶凝固后,向培养板中加入适量的类器官培养基,将培养板置于5%CO2细胞培养箱中进行培养。每2-4天更换一次培养基。
类器官传代:当类器官生长到一定大小时,需要进行传代操作。传代时,先吸去培养基,用消化液消化类器官,然后离心收集细胞沉淀,再按一定比例与基质胶混合后点板培养。
六、注意事项
无菌操作:整个培养过程中需严格控制无菌环境,避免污染。
消化条件:肠癌组织的消化条件需根据组织特性和实验需求进行调整,以确保获得高质量的类器官。
培养基成分:不同来源的肠癌组织可能需要不同的培养基成分来支持其生长和分化。因此,在选择培养基时需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考虑。
此外,还有一些特定的注意事项,如在取样后、样本切碎进行消化处理前均可使用含抗生素的试剂多清洗几遍,后面也用添加抗生素的培养基来培养,以进一步防止污染。同时,操作过程中也需要保持低温环境,以维持基质胶的稳定性和细胞的活性。
综上所述,肠癌类器官的培养方法需要精细的操作和严格的无菌条件。通过合理的组织处理、消化、过滤、离心、基质胶混合与点板以及类器官培养与传代步骤,可以获得高质量的肠癌类器官用于后续的实验研究。